“第一书记”刘洪:
心中装着一团火

期次:第2期       查看:75

 

 

 

 

校党委书记王邵军到鄄城县指导“第一书记”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张东超走访帮包村贫困户

 

 

 

 

校党委副书记车滨走访帮包村老党员

 

 

  共筑中国梦,党员争先锋。1月7日,山东卫视《齐鲁先锋》栏目走进了左南村。记者从街头巷尾深入到田间地头,听村民们讲述我校第一书记刘洪的扶贫故事。
  菏泽市鄄城县左南村位于山东、河南两省的交界,是一个省级贫困村。2015年2月,时任明水校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的刘洪,作为省派第一书记,来到了左南村。回顾两年在村里的工作,刘洪说,“自己的心里始终燃烧着一团火。”
  转眼已是两年。临近2017年,鄄城县左南村蔬菜大棚的辣椒到了收获上市的时候,第一书记刘洪和村民们一起忙得热火朝天。村民史晓庆一边忙活,一边说:“销售不用愁,有寿光的统一来收。”
  过去种地,每亩收入1000多元钱,今年种大棚,每亩收入5000多元,收益增加了两三倍。而这笔帐,刘洪在心里不知道已经算过多少遍。他坚信,“要把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拳头,形成规模,我们的蔬菜大棚才能见到效益。”
  回想两年前进村的时候,正是天寒地冻,刘洪的心里却燃烧着一把火,满怀决心改变村庄的面貌。可就在进村不久,他就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村里干了多年的老支书因病去世了。
  这时刘洪进村才一个月,情况还没有摸透。老支书的去世不仅让他的工作一时陷入困境,也让村两委没了主心骨。就像村委会主任石文友说的,“没有领头人,没有奔头,不知道往哪走了。”
  刘洪很快调整好心里的失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热情把大伙带动起来。
  他仔细分析面临的问题,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选出一个带头人,经镇党委批准,村里很快选出了新的支部书记,并把规章制度一项一项建立完善起来——恢复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理论学习……
  “更多的是学习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学习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刘洪的努力下,左南村党员的责任心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在一刻不停的忙碌中,刘洪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他得了急性中耳炎。“老是在兜里装一包棉球,一流水化脓就塞一个。”村里人都说,刘书记耳朵化脓,纯粹是为村里的事着急上火受累造成的。
  可刘洪并没有把病情放在心上,还是风风火火地忙活着。在调研中,他发现群众呼声最高的,是村里几十年前建造的小学已经成了危房。村小学所在地不仅地势比较低洼,而且校舍非常的破旧。
  刘洪决定,先从修建学校开始,对村里设施进行改造。他联系了自己的后方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张东超表示,“学校党委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全力支持并跟他们共同研究如何做好扶贫工作,支持当地的中小学教育。”
  有了自己工作单位的支持,刘洪心里更有了底气。他更加积极地多次与教育部门协调,争取了资金,对学校、幼儿园全部进行了改造。
  改造完成后,山东财经大学又捐助了四百多台电脑,使村小学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就在工程一项项落实的时候,刘洪却住进了医院。因为过度劳累,他的中耳炎越来越严重,导致左耳失去了听力,不得不接受手术。做手术两周的时间,加上住院,刘洪的心里“火烧火燎的,老是惦记着村里的工作。”
  医生告诉刘洪,不能再这么劳累了。可刘洪没等痊愈,就又回到了村里,他还惦记着村里的贫困户张继仓。
  一年前刘洪带领村两委建起了200亩蔬菜大棚,并与寿光蔬菜公司签订了技术培训和购销合同,他想让张继仓也能承包大棚,改善生活状况。
  就在张继仓为起步资金犯难的时候,刘洪拿出了自己的5000元工资,帮助张继仓承包了两个大棚。而今,张继仓的大棚喜获丰收,他高兴地说:“现在比往年种地强多了,经济条件提高了,要好好感谢刘书记。”
  现在,村里的62个蔬菜大棚喜获丰收,新的冬暖式大棚也正在建设中。为了实现全面脱贫,刘洪还引进了加工、养殖等多种产业,左南村已经走上了人人有活干,脱贫奔小康的道路。
  村民们都说,在刘书记的带领下,左南村的发展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刘洪则感叹,作为第一书记,身上肩负着责任和使命,那就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个目标,自己心里的那团火,永远不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