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一二三四”资助育人工程案例

期次:第6期       查看:109



  一、围绕一个中心:以“精准资助”为中心,推动资助工作进一步发展
  关注学生入学状况、学习过程、毕业去向,针对学生不同类别、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经济情况,提供“全过程”的分类资助和精准资助。为一年级新生主要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资助;对二年级学生适当鼓励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对三年级学生侧重学业、学术、实践等综合素质能力拓展和培养;对四年级学生除国家助学贷款和少量助学金外,尽可能为其提供实训实习机会。
  着力建设三级公示机制(班级公示、学院公示、学校公示)、四级监督机制(学生资格有复核,班级评议有监管,学院推荐有监察,学校评审有监督)和五级反馈机制(个人反馈、家长反馈、辅导员反馈、资助部门老师反馈、出资企业反馈),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深入发展。
  二、突出两个重点:拓宽保障性资助,探索发展性资助
  (一)宽阔资助渠道,丰富奖助项目层次。
  校长奖学金是我校荣誉性最高、资助额度最大的奖优项目,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出40名当年度表现最优秀的学生,每人给予8000奖金和一枚精美纪念奖牌以作鼓励。
  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用于帮扶我校新疆、西藏和青海海北籍家庭经济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平均每人每年给予2500元的资助金。
  爱心传承助学金、学费减免、寒假返家路费补助用于资助我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孤儿、父母无劳动能力、烈士子女、家庭遭遇突发事故的学生。
  不断挖掘社会资源,目前我校已连续多年设立山东省统战部“同心光彩”助学金、鲁信奖学金、国家开发银行爱心传承助学金等十多项资助性质的校级奖助学金。
  (二)实现从济困助学到受助学生的能力提升和自我发展的转变。
  我校与百盛集团和招商银行合作,连续开展了两期肯德基“曙光基金”助学项目和招行人才培训活动。2016年与山东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携手开展“校县结对,践行青春”百名学子家乡行暑期实践合作项目。还与山东省博物馆、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等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服务社会的机会。
  三、打造三个平台:以德为先、以学为主、以能为重,建设项目化学生团队
  (一)坚持“以德为先”,着重做好诚信教育、自强教育、感恩教育工作。我校对外设奖助学金获奖受助学生实行“项目化团队管理”,为参与实践学生配套保险和助学资金。目前成立了“校县结对,践行青春”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团队等8支实践、调研、服务团队,完成了学业互助课堂勤工助学项目、资政政策宣传月等项目。
  (二)坚持“以学为主”,搭建学业互助平台,以评促学。比如,校长奖学金获奖学生团队“知行社”通过学习互助课堂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我校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坚持“以能为重”,搭建勤工助学平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2015年起,我校对勤工助学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启用勤工助学电子管理系统。对勤工助学上岗学生开展课程培训,规范勤工助学队伍整体水平。
  四、实施四项计划:查缺补漏,取长补短
  细雨计划:建设财大学生资助、勤工助学微信平台,创新资助政策宣传模式,让学生资助真正深入人心。绿色计划: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升级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息系统,试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结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绿色通道”工作,实现应助尽助。多元计划:深化完善“奖、助、勤、贷、补、免”多元资助体系。助航计划:开展“助航工程”等课余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