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己的方向,走自己的路
通讯员 高越

期次:第20期       查看:22



  鸟有雏后换羽、稚后换羽、婚后换羽;对人来说,这三个过程就像是从家庭走向学校,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社会走向家庭。
  “我们的去旧换新的季节,就像飞禽的换羽期一样,也一定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紧要关头。”从大学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的竞技场,我们如同鸟儿稚后换羽,走上一条成熟与担当之路。
  也许你早已规划好自己的方向,可能是自己选择的,也可能是父母替你选择的;也许你还在犹豫踟蹰,四处征询意见,抑或是拒绝他人的追问。但不论你走上什么路,有一句话想送给诸位:“人需要的,不是去应付什么,而是去做什么,或者说,是成为什么。”选择什么,就去把它当成一件事,而不是敷衍了事。这就是责任,对人生负责,对自己的路负责。
  说起来人与自然真是殊途同归。不仅人的成长与鸟的换羽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的成才与树的成材竟也隐隐相合。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同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另一个鼓手的鼓声。让他按他所听到的音乐拍子前进,不论那拍子是多么从容不迫,或有多么遥远。他究竟应该以苹果树还是以栎树的速度成熟,这并不重要。”
  世界上有很多种平均值,它们只为了一个目的——反映集中趋势,这就像从芸芸众生中找一个可以代表普罗大众的普通人。但我们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是大多数,我们中的大多数是普通人,但也有不平凡的人潜伏;即使都是普通人,人与人之间也有千差万别。
  也许你成长飞速,短时间内即可成为一方栋梁;也许你大器晚成,但长年累月的踏实刻苦造就致密的质地,竟是不可多得的好料;又或许你毕生都无法做个好木材,但你可以结出独一无二的甜美果实。
  我们所需做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认识你是一棵什么树。
  在这期间,你可能会碰不少壁,犯很多错。在视频《致二十五岁还一无是处的你》中,几份遮住名字的简历呈现在多名企业高管面前。33岁的A先生,学历虽然漂亮,但毫无工作经验,高管们直言“我不会用他”“这实在不是一份很好的简历”“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经验”。25岁的B先生,学历仅是中学毕业,在菜市场做过学徒、在美容洗车店当过洗车员、在面包店当过学徒。
  但在揭开姓名后人们惊奇地发现,A先生是著名导演李安,B先生是世界面包冠军师傅吴宝春。
  当时已不年轻的他们看似一无所成,但我们仍可以窥见两位成功者日后的人生轨迹:正所谓厚积薄发,多年的专业学习为李安未来的一飞冲天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包师吴宝春的职场之路磕磕绊绊,但总算进面包店当了学徒,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求。
  正确认识自己,这就像找到正确的航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趁还年轻,我们应勇于尝试,找到自己的擅长和喜好所在。
  当我们找到正确方向后,接下去就是身体力行地坚定实行。
  在实行的过程中,我们要先做到勇于突破。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的春天篇中所说:“我们需要看到我们突破自己的限度,需要在一些我们从未漂泊过的牧场上自由地生活。”突破自己的限度,就是个走出舒适圈的过程。在走入社会之前,我们离开家庭的温床来到大学;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离开学校的象牙塔,去社会的竞技场一展身手。
  有竞技场必然有搏斗,有胜利者自然也有落魄者。近年来,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大有人在。他们中的一部分是真的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的学识尚浅或是真心热爱学术研究,但也有很多人是出于对走出象牙塔的恐惧,担忧就业形式严峻,从而将高学历视为了浩荡就业大军中的救生艇。
  如果一辈子待在舒适圈,那一辈子都不会成长。正所谓不破不立,一些事,做了也就那么一回事。跨过那个坎,回头看看也就是个小土包。
  突破之后,我们要学会坚守。如果我们认定自己适合就业,那么尽可能地丰满履历;如果发觉自己适合走学术道路,那就潜心攻读,沉心静气地从事研究。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曾说,世上的路不止两条,千万个人有千万条路,最忌讳的就是因别人的路改变自己的路。有些毕业生一面准备考研,心里还想着就业,同时还在准备公考。这种两手准备甚至多手准备,结局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心态,一部分是出于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总觉得别人的选择更好;一部分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担心自己得不到回报,于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不能说这种行为完全不对,但我们在做选择时一定要是慎重的。
  选自己的方向,走自己的路,只要你坚定了目标并能一路坚持,相信未来总有属于你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