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秘诀”是用心
——记校长奖学金获得者、2017级博士生焦健
学生记者 王清 张义峥

期次:第23期       查看:48





  “他是导师们口中‘别人家的研究生’,我常对我带的研究生说,焦健是你们的榜样。”谈及刚刚斩获2017级研究生新生校长奖学金的博士生焦健,金融学院副院长冯玉梅教授如是评价。
  焦健,我校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辅修金融学专业;2014年考取我校金融学专业硕士,硕士阶段曾与导师张雪莹教授合作发表五篇学术论文,其中三篇刊登于核心期刊《国际金融研究》《南方经济》《财经论丛》。硕士就读期间,连续五次被评选为校级优秀学生,2016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焦健对金融是真的感兴趣。之前在学院办公室值班,做事之余就会拿出书来读;在食堂也常能碰见他和导师一起吃饭,边吃边讨论问题。据我所知他每周都会和导师沟通。他扎实、不浮躁,是那种会主动发现、思考、探讨的学生。”谈及焦健硕士阶段的学习情况,冯玉梅教授赞叹道。
  说起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焦健笑称,“不过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罢了”。因为他从本科时期就已树立了读研、读博的目标,如今梦想成真,自然乐在其中。在外人看来枯燥繁冗的学术和科研却是他心中最“本分的事情”。焦健成功的最大“秘诀”是用心。有一次,焦健在写一篇关于“债券担保”的论文时思路受阻,直到凌晨1点多才睡觉,半梦半醒中隐约想起以前读过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及的一种方法似乎能运用到这篇论文中。他一下子惊醒了,赶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电脑尝试用那个方法解决问题。此刻,身旁的闹钟滴答作响,指针正指在清晨5点。我们不禁调侃他,有了梦中的“神助”,这篇文章是不是顺利地完成了思路?焦健却笑着说:“试验证明那个方法其实并不合适,最终只给我提供了一点启示。”但哪怕只有一点启示也已经很有帮助,毕竟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正需要这样一点点地积累和突破才能集腋成裘,而焦健所做的,就是耐心地去探求这样的突破。
  焦健觉得这种“突破”正是他做科研的最大收获,也是硕博阶段和本科的区别所在。“硕博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更注重深入思考,每当发现有趣的问题,我都会主动去探知了解,去研究现象背后运行的机制和原理。我十分享受这种自由学习的状态,这也是科研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
  作为学霸级的人物,不少人都好奇焦健是如何在专业领域取得如此好成绩的。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科刚接触专业内容时,要夯实基础,多读经典;硕士阶段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已经成型,可以多看期刊,多读文献,在相对更迭滞缓的课本内容外了解更多的最新理论,并不断进行反思、追问、总结;升至博士,之前知识的积累融入自己的思考,对这个学科及相关分支问题应当形成自己的看法与认知体系。焦健调侃说,他的秘诀就是记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更有助于消化知识内容。因此,日常学习中,他一直保持这个习惯,无论是成本的笔记还是在书本和资料上随手做的笔记,都是他宝贵的学习财富,独立思考的证明。在焦健看来,平时多回头翻阅自己的笔记就相当于二次思考,在新的思考中可以收获更多。
  学不可以已,焦健格外看重坚持学习的必要性。有一次,老师让他第二天在学院里做关于两篇文章的汇报,虽然对文章的内容都有了解,但离做汇报还有一定的距离,更棘手的是,这还是两篇英文文章。接到任务,焦健不敢有丝毫怠慢,和两篇文章“较劲”到凌晨四五点才做出了相对满意的汇报PPT,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从那以后,他更加不敢怠慢学习,他觉得只有平时坚持学习,关键时刻才有力可施。“无论从书本上了解还是从前辈那里汲取经验,学习都贵在坚持,像盖楼一样,稳扎稳打,不能心急。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明白终身学习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多么重要。”
  这位导师眼中的得意门生,没有锋芒毕露的尖锐,坐在面前的他显得十分低调。心态平和、看问题比较通透是他留给我们的印象。尽管身上有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新生校长奖学金的“闪亮光环”,焦健却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其实没必要过于追求奖学金,无谓的执念会影响做事的初衷,放平心态反而会让事情进展得更顺利。我有一些对学业比较‘痴狂’的朋友,他们投入是因为兴趣而不是为了考试或生计,但成绩也都很不错。我觉得在学校就要好好学习,我们是为了收获知识、提升自我而学习,不是为了奖学金而学习。所以研究生时期的两次国家奖学金评选中,无论是第一次的落选还是第二次的当选,我都没有纠结,能评上就评上,评不上也要把事情学好做好。”
  平和的心态不仅让焦健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还潜移默化影响着他待人接物的方式。看着他,你不由自主地会想到一句话“谦谦君子,彬彬有礼”。采访时,他偶尔会紧张地挠头,“其实我也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厉害的成绩,你们可别把我夸张化啊,我身边还有很多厉害的朋友,我还需要多向他们学习。”在冯玉梅教授眼里,他是个有礼貌,不骄不躁,见到老师总会打招呼,和大家都相处得很好的大男孩。
  身为研究生新生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中唯一的博士生,谈到接下来的生活,焦健心中也难免有些忐忑:“虽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都是做课题、研究学术,但毕竟学历水平不同,在学术研究的要求方面肯定是更加严格的。以前做研究时,如果有了新的思路或想法,我都会及时和导师进行交流探讨,张老师在我的学习成长过程中,真是花费了很大心血。毕竟我们在学术方面只能算是刚入门,而导师作为我们的‘领路人’,有着我们无法企及的经验和阅历,能给我许多启示和帮助。平时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翻阅期刊,只要有想法或思路我都会随时和他交流。如果当初没有老师的倾囊相授现在也不会有我的这些文章成果。如今能迈入更高的层次,我更需要勤学多问、汲取经验,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不过在焦健看来,搞科研只一味地向导师请教是不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也尤为重要。尽管前人的知识是无尽的宝藏,但单纯重复经典没有意义,毕竟科研的核心内涵就是强调创新。所以他觉得,如果能通过广泛学习,从浩瀚的资料著作中整理出自己的一套学科体系和研究思路,“那种喜悦和成就感将是难以言喻的”。其实这也是焦健希望自己接下来能达到的目标——在学习和研究中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
  王安石曾在《游褒禅山记》中感慨:“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而求学之路便是那人迹罕至之旅,回望这条路,焦健百感交集:“随着学习越来越深入,我越能感到自身的渺小以及学习的奥妙与艰涩。但幸运的是,这一路总有许多力量支持我前进。咱们学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我所在的金融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培养,为我们研究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更不用说导师和同学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大帮助,这些经历都使我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在有些人看来,读博士或许只是为了学历升级,但对焦健而言,却是他求知道路上的必经阶段。尽管未来充满了未知数,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希望以后能继续从事科研方面的工作,探赜索隐,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