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过的税法
学生记者 高越

期次:第22期       查看:70





  税法对很多同学来说很痛苦。为什么?我想主要是这几个原因:一是税法繁琐,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应对调整,条目众多,记忆量不小;二是税法很难说出个所以然,上课时难有生动的故事、精彩的案例,又充斥着无趣的计算,同学们学起来索然无味;三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税人,没体会过拿着工资条看到个人所得税的心痛感,自然没有足够的重视。

  那么税法重要吗?当然重要,而且很重要。
  对个人学习而言,报辅修第二专业时法学就受到不少同学的欢迎,原因之一就是税法、经济法等相关法律实用性强。对职业生涯而言,从事财会行业的,税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还有专门的所得税会计;从事其他工作的,只需看这句俚语:“世上有两件事你逃不过:死亡和交税。”对国家而言,税收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每一次税收法律法规的调整都会引起公众广泛的关注和经久不息的讨论,比如我国的营改增,比如美国税改,比如中美贸易战。
  税法的魅力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影射出的问题和政策。不少社会问题都可以在税法上找到痕迹:缩小收入差距、整治环境污染、保护稀缺资源、提升出口优势……税法与我们的周遭息息相关。我们在乎的是税率微不足道的数字吗?不。我们关心的是这些数字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税法呢?我认为税法的功课在课外,一时的死记硬背不是税法课程存在的价值。在我看来,学税法的最佳方式是“比较+思考”。
  比较分为两类:一是横向与其他国家比,二是纵向与本国历史发展比。
  学本国税法之余我稍微了解了英国税法,私下里做了比较,认为最大的不同有以下几点:一是不同于中国公司的会计期间确定为1月1日至12月31日,英国公司的会计期间相对自由,所以有一系列令人头疼的纳税时期调整;二是算个人所得税时,中国是分类征收制,英国是综合征收制,而且英国将处置资产独立成资本利得税另行计算;三是英国有遗产税,随之还有生前转移资产至信托公司,去世前七年内有上述转让需交遗产税,去世前七年以上转让不交遗产税等。不同国家间纳税制度的对比有利于寻找税收特色,抓住税法要点。
  思考也分为两类:一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思考,至今为止我认为最合适的是宏观经济学,其中对政府调控手段的学习能较好地拓宽我们思考税法的视角。二是与现实结合起来思考。税法是门实际的课程,也是门实用的课程,把握税的脉络,从税收的来源到去向,从它的课税对象到实际纳税人,来龙去脉间含义自现。
  除此之外,税法深深根植于本国的文化土壤,虽说是法,却也带着人情味。比如遗产税,西方文化“为下一代奋斗”的意识较弱,富豪挥掷财富大肆“裸捐”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中国“庇荫子孙”思想色彩浓重,很多人挣钱就是为了给后代“攒家底”,因此遗产对国人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而即便在西方,遗产税也有诸多不利:真正期望的课税对象——绝对意义上的富人——有的是转移资产合理避税的方法;反倒是一辈子辛苦工作的中产阶级,因所居住住宅房价的上涨而背上沉重的纳税负担。若这情景放到中国,你也是可以体会的:假设我国有遗产税,父母劳碌一生只给后辈留下一套房产,但承担不起遗产税的孩子只能变卖房产抵税。且不论精神寄托何处安放,短时间内变卖即意味着卖价的缩水。在改自真实故事的电影《一代骄马》中,女主角继承了父亲的赛马却无力支付高昂的遗产税,不愿轻易卖掉父亲心血的她选择训练赛马参加比赛以赢取奖金,这迫不得已之下的“背水一战”也促成了赛马“秘书”的成功。遗产税是这个故事的根源,可以说是“一笔税引发的血案”了。
  其实,在法律底线之上,税法与外语、数学没什么两样,它们都是工具。工具是什么?它就像筷子。你可以不学习使用筷子,用手抓饭吃,但随之你也失去了享受火锅的乐趣。
  工具,意味着更好的途径、更广袤的视野、更多意义上的自由。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的人大概都忘不了那一幕:肖申克通过替狱警做纳税筹划,为自己和同伴赢得在房顶喝啤酒的权利。阳光照在房顶上,狱友们开怀畅饮,肖申克没有喝酒,只是蹲在那静静看着大家笑。
  肖申克的狱友们只当这是场难得一遇的狂欢,而肖申克却平静如旧。在此之后,他用同样的手段为自己赢得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赢得典狱长的依赖,也为狱友换取图书馆里更多的书籍和更长远的发展。
  看到这里,你还不好好学税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