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文 章 共 成 长

—校报大学生通讯社 2019-2020 年度表彰培训大会侧记

期次:第9期    作者:学生记者  张波  通讯员  何晶   查看:133



会后,老师与学生记者、通讯员合影留念

获奖学生分批上台领奖

摄影 / 许稼群  芶琳悦  任路遥

熊苗作报告


4 月 22 日 13 时,校报大学生通讯社2019-2020 年度表彰培训大会在圣井校区七号楼举行。淅淅沥沥的小雨无法阻挡学生记者和通讯员们的热情,早早就有同学来到会场擦黑板、调试设备,一摞摞红色的荣誉证书为现场增添了一抹鲜亮活力。伴随着校歌悠扬的旋律,老师和同学陆续入座,同学们激动地讨论着各种奖项的归属。“优秀学生记者”

“十佳学生记者”“十佳通讯员”“优秀美文作者”“优秀通讯员”“优秀新媒体工作者”“优秀摄影记者”……台上,报社社长、主编于洪良老师和报告嘉宾、大众网·海报新闻评论员熊苗为大家颁发一个个奖项,看到有同学一个人就拿了三四个奖,老师们愉快地调侃道,“还能拿得动吗?”会场气氛逐渐热闹起来,台下同学也纷纷鼓掌祝贺并向获奖者投去艳羡的目光。

怀抱着三本厚厚的荣誉证书和奖品,吴晨的心底生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作为2019 级校报大学生通讯社的社长,她一直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这回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我想我算是‘合格’了”,她将证书看了又看,笑得很开心。作为为数不多获得“优秀摄影记者”奖的大一学生,芶琳悦惊喜而感动,“我是摄影部的成员,之前觉得自己文笔不好,在学通社应该会是一个‘小透明’,直到我拍的照片有一天登上了校报。很幸运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这份肯定更坚定了我对摄影的热爱,以后,我会用心拍出更多更好的照片。”作为校报的“老面孔”,2018 级社长陈荣凤对这份报纸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学通社的这几年,我能感受到自己一步步的成长。从第一次采访时的‘手无足措’到后来的‘侃侃而谈’,从次次投稿的‘石沉大海’到见报的稿件越来越多,我从一个‘新闻小白’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干将’,这是我在学通社获得的蝶变。”

同学们获奖的激动心情还未完全平复,熊苗带来的一道丰盛的“新闻大餐”又牢牢锁住了大家的目光。熊苗是我校 2005 级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考取了外交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作为一名优秀的资深新闻评论员,她为大家带来的题为“从冷漠到热爱:一个非新闻专业财子的新闻从业历程”的专题报告可谓干货满满。

一袭黑色长发,言语轻柔,初次见面,同学们就被熊苗学姐温柔亲切的气质折服。“编辑眼中的好稿子长什么样?”熊苗的这个问题一抛出就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同学们纷纷挺直腰板,抬起头盯着大屏幕上的 PPT,还有同学拿出笔飞快地记录着,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

“新闻写作者要对新闻有所敬畏,确保报道的真实性,不能给编辑‘挖坑’。”“报道的真实性是基础,但要写好文章,还要追求角度的新颖和坚持自己独到的观点。在写新闻评论时,特别是对人物的评论时,角度不同呈现也就不同,首先做到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平静地表达。”讲座过程中,熊苗“金句”频出,学生记者王文轩兴奋地说:“学姐的讲座让我茅塞顿开,新闻写作一定要有明确的主题、严密的逻辑性、完整的新闻要素,而且,通过她对自己的评论文章《请舆论放过‘杀鱼弟’,他有权利过平凡人生》的分析,我感觉自己好像也触摸到了一点点做新闻的门道。”熊苗的这番分享也让学生记者于子迅理解了新闻的价值所在:“当热点事件在大众舆论中走向极端时,‘新闻人’应该呈现一个客观冷静的视角,将大众引向理智。”

人物采访如何摆脱“套路化”是一直困扰学生记者的一大难题,孙博洋说:“采访后整理优秀学生的材料时,总感觉他们的优秀‘面面俱到’,这很容易导致我们写出的人物通讯没有个人特色,挺让人头疼的。”这个问题要怎么破解,熊苗告诉大家一个“小妙招”,“同学们要善于用细节而不是结果去表现一个人的特质,像我们的编辑就特别喜欢那种有细节的稿子。如果是人物,题目也会直接用最有吸引力的细节做标题。”这一番话为孙博洋拨开了通讯写作中的迷雾,也让在场同学对“编辑眼中的好稿子”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对一个事情付出越多,自己就会越擅长这件事,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作为一名非专业出身的新闻人,熊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年轻的学生记者和通讯员,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付出才有收获。我们每一个心怀新闻梦想的年轻人,不仅需要坚持付出,更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学习,这个学习来自于“前辈”经验,更来自于浩如烟海的书卷。

恰逢世界读书日,校报老师们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图书作为奖品。许倬云的《万古江河》,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还有编辑部段春娟老师的《读汪记》,充分满足了同学们多方面的阅读需求。会后,同学们纷纷围绕在段老师周围,场面十分热闹,段老师笑着鼓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她细细斟酌,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为大家送上寄语。通讯员刘家欣说:“‘家欣怀香,读书使然’,翻开书看到段老师为我题写的寄语,心里有一股温暖的力量,老师的话轻柔细腻,充满关怀,一如老师给人的感受。《读汪记》,我一定会细细拜读。”大三的学生记者付欣悦感慨道,“收到书先是惊喜,随即这份惊喜化为千丝万缕的感动,是幸蒙老师教诲的感动,是对校报大家庭温暖的感动,是‘读书令人欣悦’把我名字与书融为一句的感动。我会好好去读《读汪记》,并在今后更为读书欣悦。”

会后老师与同学们的大合影,定格了此次表彰培训大会的热闹与温情。山财大校园里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故事,学生记者是故事的发现者,更是故事的讲述者,我们要将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向身边的人诉说,将这份热爱一棒一棒传承下去。

荣誉表彰既是阶段性小结,更是“校报人”步履不停、继往开来的新出发。未来,我们将在写作的路上继续与文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