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回眸话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发展纪实

期次:第496期       查看:616

本报记者 张建勇 杨磊


    一个学院,从建院至今短短4年中,就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在山东省高校计算机院系中名列第二,并成功申请到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建立起一个数字媒体省级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均走在山东经济学院的先进行列,全体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院,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一个蒸蒸日上的集体。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快速发展?带着一种激动、一点疑惑,我们来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抢抓机遇 明确方向 坚定信心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于2003年6月。建系之初,基础差、底子薄,人员少。但学校领导对这个新建系寄予厚望,提出了“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在师资引进、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要向国内、国际一流水平看齐的要求。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行业发展也给学院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当年7月,张彩明教授作为山东高校中第一位从校外引进的实职院长走马上任了。


  回忆起这四年快速发展的历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党政领导一致认为,他们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有三条:一是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给了学院发展的最好机遇。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和鼓励,使他们能知难而进,对计算机学院的发展和前途充满信心;二是学院有一个优秀的领军人物;三是他们有一个想干事、能干事的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扎扎实实、认真地实践了促使学院快速发展的五个工作环节:首先对学院快速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论证;通过分析论证坚定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胜信心;然后制定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为实现发展规划,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措施;认真有效地落实了所制定的措施。
  围绕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发展规划,他们提出了“五个中心”的工作思路。张彩明院长是这样解释的:在我们学院的所有工作中,以培养优秀学生为中心;在优秀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教学工作中,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在学科建设工作中,以“申博”为中心;在“申博”过程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在制订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他们围绕五个中心,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立足现实,承认差距,发现亮点,寻求可以经过努力在短时间内取得标志性成果的突破点,并在全院范围内倡导“对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的最好”的工作作风。他们将申报硕士点和博士点作为学院发展的切入点,以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硕士点作为实现学科建设近期目标的突破口,确立了“山东一流、国内知名”的目标定位,选择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策略,制定了“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的实施步骤。到2005年,他们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成功实现了近期目标,这不仅消除了许多人当初心中对学院规划的怀疑与不信任思想,凝聚了全员师生的力量,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全院教职员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热情,使全院上下对学院的未来发展、对下一步“申博”成功坚定了必胜的信心。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建立干事创业与和谐的计算机学院
  人才培养是计算机学院实现五个中心的关键。他们认为:培养人才,首先要有一个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气氛。为此,他们把建设和谐计算机学院作为首要的基本工作,努力建设一个公平、宽松、竞争和协作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紧张、有序、心情舒畅、富有成效地进行工作,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其中他们把建设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作为首要任务,提出党政两个一把手共同做一份工作的合作思路,工作虽有明确分工,但密切协作,不论什么工作,适合谁负责就由谁负责组织完成。两个一把手和谐了,就为领导班子的和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创造性的领导模式,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一股合力,为创建和谐计算机学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学院的和谐氛围,为师资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的问题上,他们针对引进人才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积极引进、以自己培养为主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并通过竞争产生学术带头人和梯队学术骨干。这种新的人才形成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既提高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使全院形成了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又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的融合与深入发展。对通过竞争产生的学术带头人和梯队学术骨干,学院按照学科建设规划,进行有计划地重点培养,提出近期、长远培养目标和计划,使其尽可能快地成为知名学者。
  积极有效地开展科研工作是人才培养的可靠保障和切入点。为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计算机学院深入开展做一名合格山经教师的教育和讨论。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任务。而完成任务的基础要求教师要踏踏实实搞科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否则就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流水平的教育。这种理念提高了教师对科研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即使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行政人员,学院也要求他们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搞科研、写文章、有见地。

 

以培养优秀学生为中心,稳步扎实开展教学改革
  围绕培养优秀学生这个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提出要培养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擅长某一领域的专业技术技能,成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专业并重”的素质高、能力强、深受社会欢迎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包括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学院以社会需求为驱动、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优秀学生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所培养的人才需要的知识结构,进而确定课程体系中应包含的知识内容。然而,现有教材的组合还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因此需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编著有针对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体系。同时,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主动学习型教学环境的建立等各个环节的可操作性,都是培养优秀学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基于上述原因,学院从教材体系的建设入手,大力开展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的改革:对现有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做了重大调整,制定了自己有特色的教材体系和课程内容。张彩明院长提出了“靠教材创品牌”的目标,计划四到六年时间内形成自己有特色的完整教材体系,鼓励教师编写以案例为基础、与实验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优质教材。同时,全面改革现有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特别是选择几门学科重点课程,从学时、实验等各方面加大力度,并安排“课程设计”,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与此同时,他们还实现了三年内完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第四年开设新技术课程并进行个性化培养的创新性改革模式。
  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学院提出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建立以“案例”为中心组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新模式,用一个综合案例把整门课程涉及的主要理论、算法、原理和实验内容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践方面,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引入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第二课堂”,与社会需求紧密挂钩的“实习基地”等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项目的研发工作中,拓宽视野。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保证了上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顺利实施呢?又是什么力量使学院全体教师的授课水平在全校督导组综合评价中名列前茅呢?我们发现,切实改进教学评价制度,制定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便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学院出台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规范化教学管理制度》、《关于加强教学中心地位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把备课材料、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作业批改和考试等内容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例如,学院规定所有教师必须脱稿讲课;全体老师在新学期开始之前要备完本学期所授课程,并做好课件;对教师的讲课效果制定科学严谨的评价制度,对每位教师的讲课效果采用学校教学督导组打分、学院教学督导组打分、学生打分和同行打分四个分数加权平均的方法,确保评价准确。
  在采访过程中,该院的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细节:为了确保授课效果,学院给每位任课教师配备了一根教竿,“不是红外线那种”——张彩明院长还特意强调,因为用教竿可以保证教师站立教学,使教师有着良好的教学姿态,并且用教竿直观地指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是多么细致。

以科研为先导 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的良性促进机制
  搞好教学工作、培养优秀学生的基础是具有一流水平的师资队伍,而提高教师整体业务水平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和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突飞猛进,更多地是得益于他们近几年显著的科研成果。四年来,学院建设了四个特点鲜明、方向明确、稳定和具有竞争力的学科方向,四个研究方向对学院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科研环境?熏使教师在和谐的环境下,心情舒畅、紧张有序、富有成效地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学院的标志性科研工作从零起步,短短四年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地发展,取得了预期的成绩。2004年成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突破了学校九年中没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局面。目前,学院已有约45%的教师主持了各级课题,近90%的教师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工作,2007年纵向科研经费达到110多万元。围绕四个研究方向,发表了高水平的论文近30篇,其中特类(《中国科学E》)1篇,其余皆为A类文章,全部被SCI、EI收录。科研成果先后获部级一、二等奖各一项,省级三等奖一项,厅级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校级一等奖五项,二、三等奖各四项。科学研究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已蔚然成风,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越来越高,中青年学术骨干在迅速成长。
  纪秀花老师,1995年就来我校工作,是学院里资历比较老、但科研工作默默无闻的教师。近几年,她迸发出了惊人的科研能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全校表彰的十大科研能手中名列榜首。现在,她不仅是学院的学术带头人,而且她的科研实力已经在山东省名列前茅,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
  韩慧健老师,2004年进入我校,很快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发挥出突出才能。短短三年,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刘慧老师,2004年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年里就发表了1篇A类文章和3篇B类文章,目前已发表A类文章10余篇,这是连她本人也没有想到的。今年,只有讲师职称的她,成为经济学院第一个同时成功申报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的青年教师。
  还有高姗姗、迟静和张雪芬等一大批年轻老师都得益于制度的激励和约束,得益于公平竞争的氛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那么是什么原因“制造”了这么多奇迹呢?当我们详细了解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些“内幕”时,疑惑便瞬间破解。
  为了使全体教师富有成效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帮助年轻教师能搞科研、会搞科研,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
  专门聘请山东大学著名教授汪嘉业到学院指导年轻教师的选题设置和论文写作。每周定期组织学术讨论班,大家在一起针对各自的科研题目畅所欲言,获取研究灵感,接受知名教授的指点和帮助。在这里,大家交流观点,互通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这里,思想的火花碰撞燃烧,独到的创意蘧然而生,一篇篇论文迅速发表,一项项课题申报成功。
  科研责任制。每一位新进教师都要与学院签订一份非常“苛刻”的协议:前两年坐班,三年内至少发表一篇A类论文和两篇B类论文,如果完不成将被退回到学校人事处。这样一个协议,不是为了难为哪个人,而是以“一切为了教师的成长进步,一切为了学院的学科建设”为出发点的。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还没有形成自觉进行科研的习惯,张彩明院长就要求他们制订详细的计划,无论是撰写论文,还是申报课题、完成项目,都要在起草、定稿、投稿等各个环节制定计划,然后定期检查督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院还实行科研任务层层落实制,将科研任务明确分到各个教研室,教研室又分到个人,制定科研任务完成计划,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制订检查和帮助落实措施。
  科学的课题申报措施。他们认真组织课题申报工作,努力把工作做足做细,一般提前4个月就组织教师研讨项目申请书。在集体申报的措施之下,各位老师之间不但交流彼此的研究方向、拓宽研究视野,而且积累了科研课题申报的经验。近几年来,学院的课题申报工作获得了巨大成功,由最初的一点突破到现在的遍地开花。

 

以学科建设的高起点带动学院发展的全局
  在学科建设上,计算机学院更是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有利时机,抢占制高点。学院成立晚、基础差、底子薄,那就必须有超前意识,敢于抢先一步,才能赶上前面的队伍,打出自己的品牌。“干,就要大干;上,就要快上!”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贯思路和作风。2005年,一个成立仅两年的学院,一举获得了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全国专家通信评议中获得满分,在全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之后他们创建了“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团队”,并计划以此为切入点,取得重大突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划在最近两三年内成为一级硕士授权单位,之后再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成为博士授权单位。
  目标的实现有一定难度,但从计算机学院一贯扎实行事的作风、执行计划的一丝不苟、制定目标的切实可行等因素来考量,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这里面也折射出张彩明院长所带领的这支团队具有强烈的自信和坚毅。

 

把学生的发展看作学院发展的重要标志
  如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而计算机行业简直就是分新秒异。
  “一个学生,对于整个学校来说,是万分之一;对于学院来说,是千分之一;对于一个年级来说,是百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孙青说出了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
  学院对于学生的发展明确了知识架构与职业素养两条腿走路的思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按年级,分层次,分别从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写作和外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实训、动手能力等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院还采取“靠上去抓”的方式,实行了“教工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从考勤、纪律、秩序等方面入手保证学风建设,帮助学生确立专业思想,树立远大目标。他们还将学习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组成“一帮一”的对子,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的学习氛围。
  理论带动实践,科研与教学彼此促进,教师与学生产生教、学互动,“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进步,一切为了学院的学科建设”的气氛在学院里越来越浓。


  记者在结束采访的时候,忽然想起这样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而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或许用“责任心和能力决定一切”来概括更为贴切。
  回顾该院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优秀人才的引进能够带动一个团队前进的步伐;一个团队的凝聚力,能够最大限度激发每个人的创造活力;每个人都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集体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作为一个学院,他们的理想就会顺利实现;作为学校,就会永不停歇前进的脚步,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