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青岛多彩冬日

期次:第2期    作者:董雨涵   查看:8

我记忆中的青岛是个避暑的好去处,却不想冬日的青岛更为名人墨客所偏爱,梁实秋在《忆青岛》一文中写道:“在一个隆冬里,我有一回偕友在汇泉闲步,在沙滩上走着走着累了,便倒在沙上晒太阳,和风吹着我们的脸……我们在近处一家餐厅用膳,还喝了两杯古拉索(柑香酒)。尽一日欢,永不能忘。”于是,这个春节假期,我们一家便决定与冬日青岛来一场邂逅,沐浴冬日阳光,喂喂来自遥远西伯利亚的海鸥。

车驶入青岛,街区兴味盎然,处处洋溢着浓浓年味。映入眼帘的是,挂满红灯笼的翠绿松柏,怒放于街道两侧绿化带内的山茶 (耐冬),冬 日 被 点 缀 得 如 此 鲜 亮 多彩!听生活在青岛的舅舅说,青岛的冬格外漫长。于是,在青岛人心中,冬日有着不同寻常的分量,早在 1988 年,青岛就把雪松定为市树,把山茶定为市花,它们都是耐寒、生命力旺盛的植物,是青岛这座城市精神的象征。我深深感受到青岛的冬日正于严寒静肃中积蓄着力量,蕴含了勃勃生机。

追随梁实秋先生的脚步,我们首先来到滨海公园,寒冬拂晓,船舶汽笛悠扬。这个时节的海,褪去了夏的躁动,更显安宁。海面就像湛蓝的水晶,冷冽而剔透。沿着海岸线,踩在细细的沙滩上,海鸥的鸣叫、游人的欢笑、海浪的涌动,此时交织成动听的协奏曲,这份多彩的浪漫独属于冬日青岛。

中午,我们步行至著名的德国总督楼旧址。冬日里,瞧那老建筑,少了花的“争艳”、树的“抢镜”,黄色的墙、红色的瓦,在视野里愈发清晰,更显典雅大气。院内随处可见的松柏,仿佛是天越冷,它们绿得越深沉、越浓郁。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楼顶,于粗放中见精巧,使大楼更显精美别致,充满了古朴的西方情调。

我们赶在日落前登上信号山,山上光线尚好,或远眺或俯瞰,只觉“山海之间观世变,半城青山碧海绕”“一山高下尽红楼”之盛景在凛冽的寒风中更加震撼。

晚饭后,我们闲街信步,因正值春节,虽然寒风凛凛,但街上仍人头攒动,烟火味儿十足,好不热闹!街边美味的小吃正常营业,吉祥神龙、烤鱿鱼、糖葫芦灯柱、玫瑰熊……诱惑着人们的味蕾。不觉间我们已走到了栈桥,此处华灯初上,流光溢彩、霓虹斑斓,点缀了青岛连绵的海岸线,为滨海景观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时尚、科幻味道。

次日,我们来到道教名山——崂山。我们所乘坐的大巴车满载着乘客,沿着海岸线驶入陡峭的环山路,一侧是怪石嶙峋,一侧是碧蓝之海,礁石连绵,景色迷人。下车后,自是一段艰难的攀爬,沿自然碑上行,豁然开朗,迎面这座门就是崂山八卦门之一的离门。我们站在离门,向前可以远眺巨峰那若隐若现的雄姿。向左看,比高崮与右侧连绵起伏的灵旗峰像两根巨大的石柱,构成了巨峰正南方向上最宽阔的大山门。

下午,我们一行赶赴琅琊台。据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兴建琅琊台,以观海望日。我们沿着始皇帝在台下修成“阔三四丈”的三条御路,一路向上。台两旁刻有石立碑,颂秦功业,祭祀“四时主”。台上有后人修葺成的人物群像,讲的是秦始皇于琅琊台两度遣徐福等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的故事,人物表情、动作、衣着皆惟妙惟肖,我观之时,仿佛自己置身于那段历史中。从台上远眺,景色格外宜人,可遥见灵山岛、大珠山以及海上景观,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机。

谁言冬日无颜色?青岛的冬,美丽多彩,宜细嚼、宜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