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盘”行动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摄影/崔艺源  本报讯(学生记者 李文倩 吴婷婷) 自开学以来,我校以多种方式开展“光盘”活动,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中午12点虽是就餐高峰期,但在圣井校区第二食堂,主食窗口工作人员仍主动询问前来点餐的每一位师生需要大份餐还是小份餐。据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任海伦介绍,为避免浪费、科学点餐,饮食服务中心对部分主食和菜品推出“大小份”,供师生自由选择;每天盘点剩菜剩饭,淘汰长期不受欢迎的菜品;提升食堂工作人员劝导意识,主动询问点餐师生是否需要“大小份”;发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议书,营造厉行节约的校园风尚;与金融学院共同开展“光盘换水果”活动,受到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相比以前,餐厨垃圾回收处再也看不到较多的剩饭剩菜,浪费现象大有改善,同学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食堂随处可见的“光盘行动,人人有责”等宣传标语,提醒了会计学院的张同学将水饺打包回宿舍当夜宵。“剩下很多饭菜会很不好意思,也会加重食堂阿姨的工作量。” 还有同学反映,在“光盘行动”的倡议下,会主动少点一些饭菜,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 22项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2项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正式公布,我校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8项。获奖数量创下了近8年来新高,经济学、管理学成果一等奖数量位居省属高校第一,充分展现了我校经管学科优势和科研创新实力。   其中,谢申祥教授的论文《中间品生产企业的谈判势力与出口政策》和苏昕教授的项目《多主体协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研究》喜获一等奖。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成果奖励。经过意识形态审读、客观赋分、接龙打分、会议评选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会议审定,最终确定250项获奖成果,其中特等奖并一等奖1项、一等奖29项、二等奖100项、三等奖120项。 (科研处 于远念)

  • 国家“两金”项目申报启动暨期初科研工作会召开

    国家“两金”项目申报启动暨期初科研工作会召开   本报讯 10月19日,国家“两金”项目申报启动暨期初科研工作会议在燕山校区举行。校长赵忠秀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学院院长、科研机构负责人及科研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綦好东主持。   赵忠秀在讲话中回顾了过去一年学校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科研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必须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差距变为潜力、把压力化为动力、把挑战转为机遇,积极推进包括国家“两金”项目在内的各项科研显性指标的提升,增强科研核心竞争力。二是扎实推进,全力做好“两金”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科研处要健全优化项目申报工作机制,打破校内行政壁垒,强化学科联动,积极高效开展有组织的申报。各学院和科研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把“两金”项目申报组织工作上升到“一把手工程”高度认真对待,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推进。广大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年轻教师要积极参与申报,反复开展多种形式论证工作。三是搭建平台,大力推动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要有层次、有目标地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布局建设,力争获批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学校学术交流的层次和质量,支持组织高水平高质量学术研讨会,提高在学术前沿上的话语权。四是服务社会,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要积极应变、主动思变,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智库优势,研究制定“十四五”社会服务专项发展规划,深入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坚决落实《山东财经大学服务山东重大战略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水平。   綦好东要求,高质量开展“两金”申报组织工作,一是要充分认识国家级项目的重要性,获批国家“两金”项目既是对学校学科学术发展的重要支撑,又对项目负责人学术发展有重要意义。二是要科学分析,精准定位,注重学术研究与重大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的结合,注重申报过程中同行专家意见建议,全面提升学校申报质量。三要注重学术积累,精心论证,注重把握申报规律与技巧,学校和学院双层联动组织做好2021年项目申报组织工作。   科研处相关负责人就本学期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做了部署。 (科研处 孔振焕)

  • 王邵军为新生开讲思政第一课

    王邵军为新生开讲思政第一课引导学生思考“为学与为人、小我与大我、知识与思维、竞争与合作”   本报讯 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的内涵是什么?大学究竟要坚持把握什么?如何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与成才观,迈好大学第一步?10月20日下午,在新生思政“第一课”上,校党委书记王邵军走上讲台,为200余名2020级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帮助他们探寻大学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王邵军首先与大家回顾了大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享了他对新时代高校责任与使命的理解。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高校高质量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高校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切实担负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重任。   王邵军表示,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来讲,把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作为必修课来学习,对于正确走好大学之路,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他重点谈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中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劳动教育、基础研究、扎根办学等要点的理解。   随后,王邵军结合高等教育工作实际,与同学们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一是总书记对高等教育高度重视;二是总书记重视高等教育,是把高等教育放在了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华民族之大计的战略全局上来看待的;三是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体现了对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刻把握;四是总书记站在全局高度,既讲了怎么看,又讲了怎么办,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年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与成才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王邵军亮出四个题目让大家思考,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关于为学与为人。为人先于为学,要涵养人文精神、星空意识和宇宙情怀,培固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和诚信理念,还要养成好的品行习惯,善小为之,去做有意义的事。二是关于小我与大我。有大我之广博,才有小我之通达。要拥有大情怀,树立大志向,提升大格局,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中,立大志、做大事。三是关于知识与思维。思维比知识更重要。要发掘深层次学习驱动力,从数量化、快餐式的浅层、功利学习中脱离,在大脑中走得更远;要接触多元的学科知识,让差异化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进行碰撞;要创新思维方式,摆脱路径依赖和思维惰性,敢于尝试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四是关于竞争与合作。要掌握竞合之道,既要有永不服输竞争精神,还要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追求帕累托最优状态;要融入集体社会,通过“向外”的生活,反哺“向内”的精神生活,在顺应时代与表达自我之间达到新的平衡,承担更多的责任,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王邵军最后叮嘱大家:青年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亲历者、参与者、实践者,希望同学们勇于担当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中,用“青春梦”共同托起“中国梦”。   听完思政第一课后,工商管理类2001班桑霖昊同学表示,书记的第一课让新生们更加清楚了大学从何而来、使命何在,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我们的大学四年,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前辈们已铺设了康庄大道,我们也应不辱使命,锻造青春,充实自我,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   “师之言,用心良苦。王书记的课,以大学之道始之,以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领之,以青年责任使命终之,重构了我们对大学的认识,点明了大学四年努力的方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在学习同时学会做人,将小我融入祖国大我,努力学好本领,提升格局,为‘中国梦’的大厦添砖加瓦。”经济学院李卫雪同学说。   党校办、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圣井校区及各学院党委相关负责同志、辅导员现场聆听授课。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 我校召开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专题会

    我校召开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专题会   本报讯 10月19日下午,学校秋季学期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在燕山校区召开。   校党委副书记赵友春出席会议,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青岛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部署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有关工作要求,落实落细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安排。二是防控措施逐步完善。防控成效来之不易,针对秋冬季防控工作务必要持续高度重视,不容半分松懈。三是要勇于担当主体责任。严格网格化管理,措施从严从实,要抓住大排查的契机,着力补齐疫情防控短板、安全稳定短板、身心健康短板、舆情防控短板。四是要持续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教育引导。细化关心关爱,继续做好新冠肺炎和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引导,抓住契机开展“正能量”教育活动,细致做好学生心理和思想状态摸排与干预帮扶工作,统筹保障各项日常工作有序推进高效完成。   为落实大排查要求,学校制定了《关于开展秋季学期学校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情况大排查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细化自查标准,对各环节、各链条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重点制定了学生工作相关疫情常态化防控排查方案。学校将组织三支自查工作组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建立自查台账,尽早发现、及时整改,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进一步夯实疫情防控工作基础。《方案》要求全校各部门、各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部署,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慎始慎终抓实抓细防控措施,以实际行动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上,党校办负责人传达了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峰在全省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山东省教育厅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秋季学期学校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情况大排查的通知》要求;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就前期疫情防控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党委保卫部负责人就当前校园管理、新生户口转移、消防安全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强调和部署;校医院负责人就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 (党委学生工作部 焦玉博)

  • 我校召开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专题会

    我校召开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专题会   本报讯 10月19日下午,学校秋季学期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专题会议在燕山校区召开。   校党委副书记赵友春出席会议,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青岛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部署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有关工作要求,落实落细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安排。二是防控措施逐步完善。防控成效来之不易,针对秋冬季防控工作务必要持续高度重视,不容半分松懈。三是要勇于担当主体责任。严格网格化管理,措施从严从实,要抓住大排查的契机,着力补齐疫情防控短板、安全稳定短板、身心健康短板、舆情防控短板。四是要持续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教育引导。细化关心关爱,继续做好新冠肺炎和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引导,抓住契机开展“正能量”教育活动,细致做好学生心理和思想状态摸排与干预帮扶工作,统筹保障各项日常工作有序推进高效完成。   为落实大排查要求,学校制定了《关于开展秋季学期学校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情况大排查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细化自查标准,对各环节、各链条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并重点制定了学生工作相关疫情常态化防控排查方案。学校将组织三支自查工作组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建立自查台账,尽早发现、及时整改,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进一步夯实疫情防控工作基础。《方案》要求全校各部门、各学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部署,切实扛起主体责任,慎始慎终抓实抓细防控措施,以实际行动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上,党校办负责人传达了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峰在全省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山东省教育厅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秋季学期学校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情况大排查的通知》要求;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就前期疫情防控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党委保卫部负责人就当前校园管理、新生户口转移、消防安全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强调和部署;校医院负责人就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 (党委学生工作部 焦玉博)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和教育文化
    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讯 10月16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研讨会,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校党委书记王邵军主持并总结讲话,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研讨。   学习会上,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抓好学术创新、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等工作,谈了心得体会。   王邵军在总结讲话中,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为高校做好当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切实担负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重任。二是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优化科研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把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精神。要瞄准学科前沿,加强科研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科研工作者突破“无人区”,实现更多“从0到1”高层次项目的突破。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环境和条件,创新超常规举措,汇聚更多高端人才,全力提升学科科研实力。三是强化拔尖创新财经人才培养。在本科教育方面,要深化新财经教育教学改革,以“财经+”为引擎,推动财经专业与新技术新业态、财经专业与非财经专业双融合,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反思、批判、创新的能力。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在课程优化、培养模式、案例教学等重点环节上探索新路子,努力培养更多卓越的拔尖创新财经人才。四是科学谋划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把顶层设计与问计于师生结合起来,聚焦学校短板和新财经教育发展趋势,聚焦内涵发展,聚焦提升学科实力,集思广益,制定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引领性的规划,引领学校未来五年的高质量发展。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李磊)

  •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和教育文化
    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讯 10月16日,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研讨会,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校党委书记王邵军主持并总结讲话,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研讨。   学习会上,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分别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抓好学术创新、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等工作,谈了心得体会。   王邵军在总结讲话中,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求。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为高校做好当前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切实担负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历史重任。二是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要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优化科研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把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精神。要瞄准学科前沿,加强科研合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鼓励科研工作者突破“无人区”,实现更多“从0到1”高层次项目的突破。要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环境和条件,创新超常规举措,汇聚更多高端人才,全力提升学科科研实力。三是强化拔尖创新财经人才培养。在本科教育方面,要深化新财经教育教学改革,以“财经+”为引擎,推动财经专业与新技术新业态、财经专业与非财经专业双融合,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反思、批判、创新的能力。在研究生教育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在课程优化、培养模式、案例教学等重点环节上探索新路子,努力培养更多卓越的拔尖创新财经人才。四是科学谋划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要把顶层设计与问计于师生结合起来,聚焦学校短板和新财经教育发展趋势,聚焦内涵发展,聚焦提升学科实力,集思广益,制定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引领性的规划,引领学校未来五年的高质量发展。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李磊)

  • 学校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

    学校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   本报讯 10月20日,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在燕山校区召开。校长赵忠秀主持会议并讲话。   赵忠秀强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我们必须聚精会神谋发展,努力完善大学治理体系,优化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率,积极提高改革、创新、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参与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强调责任担当,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高度,本着为学校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谋划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高质量规划。   赵忠秀要求,各职能部门一定要做好调研工作,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流于形式。要采取专题调研、联合调研、座谈、访谈、网络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广泛听取学校师生员工、校友、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为编好规划打好基础。   赵忠秀表示,这次会议就是再发动、再督促,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一定要负起责任来,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按期完成学校“十四五”总体规划和六个专项规划的编制任务。   发展规划处负责人对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作了说明,对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部署,并对规划调研工作、规划编制内容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发展规划处(高等教育研究室) 苗文利)

  • 应用经济学学科进入“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10%

    应用经济学学科进入“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10%   本报讯 2020年10月15日,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正式发布,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进入全国前10%。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采用的学科口径是教育部最新《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排名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此次排名共包括96个一级学科,有485所高校的4946个学科上榜。   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指标体系由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获奖、学术论文、高端人才5个指标类别组成,下设16个指标维度,包括50余项测量指标。排名数据全部来自权威第三方,如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和国内文献数据库等。 (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杨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