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夸夸群为什么会火
    学生记者 王梦瑶

    夸夸群为什么会火学生记者 王梦瑶   夸夸群是以夸赞群友为宗旨建立的微信群,只要有人进群,大量“夸友”就会自发地对其进行一轮夸赞。夸夸群一时风靡全国各大高校,如今成了不少人缓解压力的渠道,许多人表示夸夸群正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传播正能量的阵地”。   据说夸夸群最初是由复旦大学的一个哈哈群演变而来,从只发笑话演变成互相夸赞。后来这种夸夸群从高校之间的流行逐步普及到各个城市、各种陌生人社交小圈子。类似的存在可以追溯到豆瓣上的“相互表扬小组”,在这个讨论组中,你几乎可以分享任何你做的事儿,然后就会有组里的网友来表扬你。在这里,你的成功亦或是失败、缺点、遗憾,生活中的挫折、犯的傻,都可以被表扬。相互表扬、鼓励,是小组唯一坚决贯彻的主题。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大家夸不了的。夸夸群的成员中无论是求夸者还是夸奖者都可以享受这种倾诉、夸耀带来的满足感。   夸夸群就好像微信、微博上的点赞功能,既是一种社交模式,也是一种情感表达,它能成为一种风潮,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   首先,它满足了人们内心渴望被夸赞、被肯定的需求。通过进群求夸,大学生们找到了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减压方式。被夸是有治愈作用的,能修复受挫的自尊心,并能让人产生“我还不错”的喜悦感。心理专家认为,“现在年轻人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业压力非常普遍,而遇到压力的时候就特别需要支持系统”。所以,陌生人的夸赞,即便听起来有些假,但也能让被夸者觉得“我是可爱的”“我是能够应对困境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心。一位参加夸夸群的大学生说:“如果你的生活遭遇挫折,你可以从恭维中找到一些自信。我认为我们互相称赞真的很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被夸,但每个人都有想要被夸赞被肯定的需求,现实无法满足的心理需要,人就会到网络世界寻找,夸夸群便由此应运而生。   其次,夸夸群的火热得益于夸人者和被夸者共同创造的良好社交氛围。对被夸的学生来说,经历失败挫折后还能得到别人的夸奖,便是寻求到了鼓励和陪伴,能够帮助他们恢复元气,重新出发。而夸别人的学生,既是传递温暖与正能量的动力所在,又可以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助人为乐的满足感。在这种风趣的互动中,不管是求夸者,还是夸人者,都能在夸夸群里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借此排解生活的焦虑和压力,填补现实生活的孤独。在夸夸群里,人们相互夸赞、彼此宽慰的温暖氛围,为每一个孤独的个体,提供了充电回血、重燃斗志的信心,这种语言的支持,从客观上讲产生了一定的正向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观点认为,网络上的互夸只是娱乐一下罢了,这种“盲夸”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自我满足感,反而会自欺欺人,甚至误导方向。时间一长,内心还是空荡荡的,夸夸群也会逐渐沉寂下来,失去存在的意义。有学者担心夸夸群里浮夸虚假的氛围,会让学生们丧失正确的自我认识、变相逃避现实。在我看来,我们不妨将夸夸群视为一种调节自身不良心理情绪的尝试,它可以帮助人们在遇到压力时,学会用健康的方式放松心灵。逃避现实的人无论有没有夸夸群都会逃避,而对大多数努力奋进却久受压力和孤独磋磨的人来说,夸夸群提供了一个温情的治愈环境,让他们可以转移注意力,更多地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   求夸奖,恰恰反映了当代人孤独空虚的心理困境,面对困境,我们自然会去寻求夸奖、肯定、爱与社会支持。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知道,面对心理困境,虚拟的夸夸群能起到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我们真正要学会的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真实温情的联结,这或许才是夸夸群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 夸夸群,能得几时久?
    通讯员 王蓉

    夸夸群,能得几时久?通讯员 王蓉   夸夸群,顾名思义是指充满着美言夸赞之语的微信群、QQ群。夸夸群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此也催生了很多付费获得夸赞的业务。在付费夸夸群里,除了可以花钱夸自己,还可以定制对亲朋好友的生日祝福、真情告白等。不过,这种充满无根据、无真心夸奖的夸夸群到底又能存在多久呢?   在我看来,这种付费夸夸群的出现更像是一种情感买卖,买主如帝王般享受5分钟的过分赞美,而5分钟一到,夸赞立刻停止。溢美之后的反差,令人更加感受到夸夸群的现实与无情。发自内心的夸赞是一种情感,并非商品,无法靠金钱买到,这道理小学生都懂。但是现实总有不如意,过多的否定与批评也会使我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此时我们自然渴望被夸赞认同,以此来平衡内心诉求。而选择夸夸群来安慰自己,用钱买夸,更加像是饮鸩止渴,自欺欺人,在猎奇新鲜过后,也只会被很快遗忘。真正珍贵的东西恰恰是免费的,而真正可以慰藉自己内心的,是诉苦后朋友的陪伴鼓励,父母的指导帮助,甚至还有自己的含泪坚持取得的成功。   夸夸群的出现其实也反映出我国教育中“鼓励式教育”的缺乏。中国人多,优秀的也多,大多数人十几载的寒窗苦读,常常听到的不是“你很优秀”,而是“你还不够优秀”。而这些打压的话语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常常会造成我们不自信的性格,以及对赞扬的向往。不过幸运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与年轻一代的父母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应仅仅只以单纯的分数来决定学生的优良,更需要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让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和科学。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们总会渴望真诚的夸赞与激励以此来证明和彰显自身的价值。夸夸群通过安慰美言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消解我们低落的情绪,但是5分钟的没有根据的“闭眼吹”,对于现实其实并不会有太大帮助,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心里素质与能力,赢来真正的赞美与发自内心的夸奖。

  • 我眼中的夸夸群

    我眼中的夸夸群   夸夸群的流行,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的关注,就在前不久,针对到底是夸夸群好还是喷喷群好,还引发了清华、北大两校学生的一场激烈辩论。财大学子眼中的夸夸群又是怎样的呢?本期留言板,我们特别征集了同学们对夸夸群的看法。   @白山:虽然夸夸群里的话我们不一定会全信,但这些话的确能让我们感到真实的情感支持;而夸别人,也是想要帮助别人或者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人们感受到的善意,并不会因为它隐藏在善意的谎言里就打折扣。看似虚无的“彩虹屁”,里面包含着的却是真实的情感支持。因此,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都被很好地满足了以后,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便成了人们最强烈的需求。“夸夸”不仅是一种互利共赢的社交,同时也是对彼此的一种认同,满足了人们的尊重需求。   @Disappear:我觉得夸夸群的流行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诉求。就像我离开家来这边上学,生活中总会觉得孤独,没有归属感,但当我加入夸夸群之后,我夸过别人,也被人夸过,当我用一种新奇的角度出人意料的夸一句时,我自己也会开心半天。当我感觉没有自信、生活不如意时,他们的花式夸赞,也真的打消了我的不开心。他们出于真正想帮助你的心理,并且真的想为你带来快乐。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正能量,拉近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无形中给了我自信和力量。这也让我愿意把这份善意传递给别的小伙伴。   @FF:我创建过一个夸夸群,群里都是一群玩的好的朋友,这种群就成为了快乐源泉。我们的群,它是有自己不成文的规定的,比如炫耀的不夸,作秀的不夸,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大家有一个地方可以解压,能够收获快乐。如今的社会,很多关系都是由利益连接起来,而群里的各位没有利益牵绊,只有一群年轻人抱团取暖,互相取乐,我觉得这就是夸夸群存在的意义。   @清浅:夸夸群里赞美的语言容错度高,没有人会排斥赞美,哪怕是错的。而敷衍的评价对于夸夸的意义不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夸人受益的是双方,但是归根结底夸夸群不过是一种消遣,要说对人的影响有多么大是不切实际的。   @柠木:我加过夸夸群,也加过喷喷群,说不好哪个群更好,不过感觉夸夸群气氛更融洽一些,毕竟喷人要想喷得好,有一定的素质要求,稍不留神,就伤及无辜,而我想夸人更容易让人产生情感共鸣。我从小就是一个在批评声中长大的小孩,我的父母是那种典型的批评式教育,不管我做的好与坏,都很难得到他们的赞赏。而当我在群里不管做什么,都会收到他们的夸赞时,心里真的会有暖流,这大概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也是我对被夸赞的渴望吧。而这无形中给了我自信和力量,也让我愿意把这份善意传递给别的小伙伴。(通讯员 姬畅 学生记者 杜雨露 整理)

  • 还是要稳稳的幸福
    通讯员 张紫红

    还是要稳稳的幸福通讯员 张紫红   既互喷群之后,一种名为夸夸群的群组最近又火了。而不久前被网友称之为“清北神仙吵架”的清华、北大学生辩论赛更是让夸夸群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辩论的双方正方为北京大学辩论队,支持喷喷群更有用;反方为清华大学辩论队,支持夸夸群更有用,双方就此展开唇枪舌战的争辩。其实无论夸夸群也好,喷喷群也罢,面对它们,我们都应保持理性,不能过分沉迷,稳稳的幸福才最重要。   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有其缘由,夸夸群与喷喷群也不例外。求夸是希望通过安慰的方式消解不开心的情绪,而互喷则是为了宣泄自己的负能量。总而言之,加入它们都是为了消解压力,缓解负面情绪。   夸夸群之所以能在大学站稳脚跟,是因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作为“千禧一代”,大学生现今面临着学习与考研的压力,未来面临着生活成本和就业的压力,心中难免会有烦躁。而夸夸群的出现,满足了同学们对心理抚慰的需求,是对压力的一种排解方式,令心情愉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于夸夸群和喷喷群的作用,我们要理性的看待。过分沉迷于被夸的状态可能会导致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明确,变得虚荣、浮躁,更容易在现实中产生心理落差,甚至可能迷失自我。同样,通过怼人来寻求快乐,以过分的方式来发泄你的情绪,更是非常不理性。   实际上,对当代年轻人来说,缓解压力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运动、与朋友聊天、听音乐等。遇到压力,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过分沉迷于颠倒黑白的夸赞或过分依赖互怼互骂的痛快,都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无论夸夸群或者喷喷群,都不过是一种“快餐文化”,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回到现实,真正需要的还是稳稳的幸福。

  • 关于夸夸群,心理老师有话说
    通讯员 李双辉 贺贤娥

    关于夸夸群,心理老师有话说通讯员 李双辉 贺贤娥   最近,夸夸群在网络上的走红引发网友热议,为此,我们邀请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的盛明明老师,请她从心理学角度谈谈如何看待夸夸群。   记者:我们了解到,夸夸群早在2014年就有了雏形即“豆瓣相互表扬小组”,您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哪些因素催生了大众对于表扬的强烈需求?   老师:一是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导致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让大家想要被表扬和鼓励的需求得到满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风,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理论,就是说突然热起来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但当这些东西出现了可能仍会让大家跟风一阵子,而夸夸群很大程度上就是跟风的产物。   记者:以前大家都是做了事情等着别人来夸奖,如今夸夸群的存在使我们主动去寻求夸奖,您怎样看待这两种行为?   老师:我觉得其实这两种行为没有优劣之分,只是关注点不同而已。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我就是想要做这件事情,我渴望的是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心理满足感,我并不关心别人的评价。但是也有很多人的关注点,可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际关系,他就会认为我做事情是次要的,关键是我希望被人看到。我希望有人能够借着这个事情看到我这个人从而夸奖我、鼓励我,来满足我的心理需求。这两种人就会选择不同的态度和方式来处理这种事情。   记者:我们看到,不少大学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夸夸群,您觉得大学生这个独特的群体为何如此热衷于夸夸群?   老师: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年龄应该算是成年早期了,但某些同学可能还停留在像青春期那样需要获得认同、需要去完善自我认同的时期。进入大学后,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内心,渴望通过别人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去左右自己,帮自己修正目前的自我定位。还有一个原因确实是弥补过往生活的一种缺憾。可能很多同学会觉得,我真的从来都不知道被人夸奖是什么滋味,如今我突然发现进到夸夸群里就会有一堆人夸奖自己,这种莫大的关怀与鼓励会让一个人的幸福感瞬间爆发,因此这部分同学也尤其热衷于夸夸群。   记者:随着夸夸群不断发展,反对的声音也不少。有人说夸夸群让自己更加迷茫,您觉得夸夸群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老师:作为心理教师,从专业角度出发,我个人感觉对于大学生而言,夸夸群的弊端会更加容易凸显。或许等你真的成长了,或者说你对自我的定位更加清楚后,你会发现夸奖可能就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行为,让你更加确定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但当你并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走的时候,夸夸群所带给你的只有更加的迷茫。其实在夸夸群里面呆久了,会发现别人夸不出你什么“花”来,无非就是那么几句话。因为他们并不了解你,不知道你本身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是什么,所能给你的只是一种泛泛而谈的夸奖。其实在短暂的兴奋过后,夸夸群里的夸奖就很难再去触动你内心的那个点。   记者:夸夸群有利有弊,那您觉得大学生应当如何正确对待夸夸群呢?   老师:我觉得大学生一定要认清现实和虚幻的夸夸群间的关系和界限。对于夸夸群,你可以把它当作譬如爆米花、可乐,电影之类的调剂,当你真的需要别人夸奖的时候,可以进去待一会儿,但记得千万要出来。我觉得大家要把关注点着眼于自己的个人发展上,你要走怎样的路还是由你个人来决定,而不是由别人的评价来决定的。你只有关注了自己的心,把心放在学业上、放在自身发展上,才有可能做出值得被人夸奖的事情。

  • 有一种相互成全叫鼓励
    通讯员 辛晓雯

    有一种相互成全叫鼓励通讯员 辛晓雯   “今天起晚了,求夸。”   “这说明你睡眠充足,身体健康。”   “沉睡的雄狮就是你!日后必成大器!”   无论是单车被偷,好不容易写成的论文没来得及保存就丢失,还是雨天丢了伞,一桩桩令人心情糟糕的“人间惨剧”经过山财大夸夸群网友们充满创意和温柔的赞美,都能瞬间变得温暖而治愈。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你有勇气发出“求夸”这两个字,就会出现无数条正能量的回复。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夸不到的。   事实证明,这种鼓励虽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但却可以缓解大部分同学焦躁的情绪。毕竟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可能出现令你烦恼的瞬间,或许是工作,或许是学习,也或许是不小心丢了伞这种小事。大家凑在一起,彼此安慰,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压方式。   人是一种需要肯定的感性生物,喜欢通过外界的反馈来判断自己的价值。中国社会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委会秘书长谢天认为,现代生活的压力和焦虑,一方面放大了人们对情感支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人们对亲友提供情感支持的能力,夸夸群成了满足部分青年群体情感支持的一种替代和补偿。   每天,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废柴?咸鱼?柠檬精?生活中好像到处都是比我强的人。   但是在山财大夸夸群里呢?生活中的坏事倒霉事换个角度去看也许又是另一番天地。在这里,大家不再抱着挑剔的眼光diss别人,而是学着去夸奖别人身上的闪光点,用或质朴或华丽的语言,小心地包装起心里的善意,来鼓励那些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   不论是夸奖还是安慰,是走心还是搞笑,当善意被扩散的时候,它的意义就已经超过了善意本身。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告知要自省,要谦虚,要接受父母、老师的批评。背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警句,得到夸奖成了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但是山财大夸夸群却给了我们一个可以毫无负担地接受别人夸奖的乌托邦。不必假装谦虚地去推辞别人的夸奖,而是简单快乐地承认“我这么厉害的啊!”,夸夸群里的夸奖虽然塑料,但却有用。   其实我们都明白,在夸夸群我们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认可,但却还是想要,究竟是为什么?我想或许是因为在这个目前对于我们尚且陌生的社会里,我们太需要别人的认可了,也太需要在年轻的不确定与不自信中寻找一种摸得着看得见的肯定。但由于夸夸群并不能使我们得到真正的认可,所以,现实生活中,培养“自我化解压力”的能力更为重要。我们可以将夸夸群中的“群起夸之”作为学习工作中的调味剂,但绝不能将其当做逃避现实的“精神鸦片”。我们需要更多地学习掌握直面问题和破解问题的能力,而非通过自我沉醉式的“求夸”来麻痹自己,甚至削弱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

  • 本期话题
    夸夸群

    本期话题夸夸群   最近,一种无论你说什么都会被人狠夸一番的夸夸群火了,受到不少大学生的追捧。支持者认为,赞美的话是正能量,能让人增加信心,减轻压力;反对者则称,夸张的互相吹捧,会让人盲目自信,甚至迷失自我。这种人造的快乐真的能“照进现实”吗?为什么要“求夸夸”,“夸夸”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夸夸群的火热,让我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隐藏在它背后的深层原因。 ——编者的话